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科普园地 >医学科普训练营

《科普从X开始,能走向牛X吗?》
2018-05-25 来源:北京医学会 浏览量:2567


讲者: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放射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杨学东


        先解释一下这个题目,这个题目有两个X,第一个是字母X,第二个是叉。中间会给大家解释,为什么是这么叫的?跟下午的前面两个讲者比呢,我在科普界是一个新兵,实际上做科普没有太长的时间。

        我是2016年才开始写科普。2016年3月17号在今日头条上以“放射科杨大夫”的头条号,发了第一个科普文章。现在的平台非常多,我跟大部分人都不太一样,我虽然有微博,但是我的微博粉丝特别少,大概有几百个人。因为说实话,那个时候纯粹是为了好玩,不知道这个东西能来干什么。

        我是2015年去的广安门,过去一段时间之后,就发现自己有一点点的空闲时间,因为广安门不像北大医院那么忙,自己就有一点的业余时间,然后在一些机缘巧合之下呢,就开始写科普。那么我的第一篇文章呢是肾囊肿。从我起的题目来看,就是典型的医生学者写的文章,非常像写这个学术文章一样,一板一眼的要告诉读者我要干什么,后来就慢慢发现,其实这种题目并不适合科普文章,科普的文章拒绝标题党,但一定要有一个让人看一眼就像阅读文章的题目。

        但是文章一开始写的时候也摸不到门道,虽然我自己觉得我的内容其实挺好的,但写的文章的阅读量并不是很大,就这样坚持写着,但很意外的是,过了四个月之后,我就接到了今日头条的这个通知,要跟我签约。大家可能不太清楚,这个写今日头条的时候呢,它是有其他通关一样,你写了多少文章之后呢,满足一定条件之后,头条会有些权限给你开放,最短的时间是三个月。

        说实话,当时跟我签约的时候,自己也觉得挺奇怪的,也挺吃惊的,因为实际上当时粉丝量很少,但我的优势是目前各个平台上由放射科专家做放射科科普有点影响力的只有“放射科杨大夫”一个号。。随着影响力扩大,后来逐渐开通了同名的微信公众号和搜狐号。

        回到初衷,为什么要做科普呢?放射科是一个非常小众的科室,大部分的老百姓,甚至一些医务工作者都不太清楚放射科是干什么的。比方说我们老百姓会有一些在我们看得非常有意思的一些问题,比方说我今天做了个CT,我回家以后是不是要离我们家女儿远点,我身上是不是有辐射?大家觉得身上有辐射,会有辐射吗?没有辐射。

        还有一个问题,比方说一个女性去拍了一个胸片,然后过了两个周才发现,自己怀孕了。我现在有个问题,大家觉得这个孩子该不该要呢?说该要的都是对的,拍了胸片的该要,那要是,我要是做了一个腹部CT呢,你敢要吗?

        比方类似的问题,其实有很多的,还有一些关于疾病检查方法选择,放射科报告如何解读等,甚至包括这个医务工作者,其实也不是都很清楚。还有一些呢,我在北大医院的时候出门诊,有很多的病人就来会诊,在会诊的过程当中呢,就发现很多的共性问题。包括我第一篇文章里面肾囊肿,肾囊肿的问题呢,也是大家非常关注的。肾囊肿的发病率非常多,在座的,比方说咱们20个人,其中至少有五个人有肾囊肿。那么你的肾囊肿呢,有可能是良性的,不需要处理,有的有可能是恶性的,需要立刻做手术的,假如看了我的科普文章,如果肾囊肿为Bosniak I类,就是良性,不用管;而Bosniak IV,就考虑饿醒了。甚至还有一些肾囊肿是误诊的,它根本不是个肾囊肿,有可能是个肾盏憩室。因为诊断成肾盏憩室而做了手术,不停地引流尿的这种病例也不少见,而造成这个误诊的原因是,主治医生一定要开CTU检查,而非普通的增强CT。

        由此可见,病人要想及时,准确诊治的第一关在哪?在放射科这儿,你放射科做了一个准确的检查,泌尿科大夫他能给你好的处理。那么我们放射科大夫呢,实际上大部分的放射科大夫并不是像我这样能够接触到病人,很多的放射科大夫都是面对电脑,拍完了片子,做完CT之后,放射科大夫到电脑跟前给你写出报告了,他的工作就完成了。

        而你写的这个报告呢,实际很多时候是老百姓是看不懂的。比方说你一个女性拍了个钼靶,报了一个BI-RADS 1,她不知道这什么意思。还有的是报了BI-RADS 4,4是不是很好,其实正好相反,4类就很麻烦,有可能是恶性,需要穿刺活检。

        上面提到的这些问题呢,它都需要一个沟通的渠道。有可能你在某个时候,借助某一种方式,把这些共性问题写出来让大家知道,我想这就是我这两年做科普这件事的缘由。

        那我为什么说从X开始,X呢一个是我们这个放射科的特点:X线,另外一个呢其实是一个未知数。因为我做科普这件事,有很多的未知数。比方说第一个我说的对不对?有一些前辈曾讲过,一个能做科普的大夫呢,一定是一个好的大夫,但不是所有的好大夫都来做科普。

        但是你能够来做科普的大夫一定是个好的。为什么呢?因为你要把这个非常难懂的这些医学的东西,用老百姓能看懂的话来把它讲出来,你自己首先要把这个要整明白。也就是你要把它说的对。

        那么第二个担心,我能不能说明白。虽然说你是医学专家,但是有可能你的语文并不好,就是你的写作能力或者你表达能力,并不是很好。

        第三个担心就是我的读者看了,是不是真的有收获,或者说有没有更多的读者来看你写的东西有没有用处。

        第四个呢就是我这样走上这个科普的道路,能坚持多久,能走多久,会源源不断地给你动力,让你继续走下去吗?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呢,实际上我也想了一些办法,比方说我说的对不对?那么我就想了一些办法,那么实际上对于大部分的这个文章呢,你提到这些内容,作为一个放射科大夫来说都是比较熟悉的,但是很多时候呢,我都需要去查文献,比方说这是我的电脑,随便截了这个图,这每一篇文章就是一个文件夹,这个文件夹里面有很多的文献。

        有的时候文章写得很快,但是有的时候有些东西呢,你也需要去找更多的证据,要需要查更多的文献。因为实际上呢,这个科学论文里头呢,也有一些观点是不一样的,这个时候呢,你需要自己去做一些甄别,花一些时间的。

        第二个如何解决你能说明白这个问题?现在的这个自媒体呢,因为都属于一个短平快的时代,包括刚才各位专家都提到了很多的平台。那么像这个自媒体的,像这个今日头条,因为用的时间久了,会对他的一些规则什么会有所了解。在这里头呢,你能说明白吗?除了这个内容,你要用一个非常非常生动的故事,非常浅显的语言来给大家说明之外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呢,就是要起一个好的题目。

        到目前为止,放射科杨大夫仍然在不停的学习进步中,我的总阅读量不是很大,在头条的粉丝也就三万多,不是很大,跟一些百万的大V比起来,就算是一个很小的一个号。其中呢,包括这个问答在内,有那么三四篇过百万阅读量,最多的一篇文章呢,是300万阅读量。但是那个文章呢,是一个关于放射科的很八卦的一些东西。为了能走的更远,目前放射科杨大夫组建了一个小小的团队,团队成员都是热爱写作,热爱科普的好青年,也欢迎更多的人加入我们。

        那么第三个担心,就是这个读者看了有没有帮助?其实我们放射科跟临床科室,比方说跟栾院长的整形,和龚晓明老师的这个妇科不一样,放射科科普很少说能给你带来很多病人到你们这来看。那么也有一些人呢,就直接到门诊来找我看片子,但数量不多,不过我也打算尝试固定某天看门诊,给读者会诊外院影像资料另外,也确实有一些读者,会通过一些私信对你表达感谢。比如说这个呢就是我提到的这个关于怀孕的问题,因为我做过不少的关于这个怀孕和放射辐射方面的这个关系的这个文章,还是对这个读者有些帮助的。

        放射科的这个特点呢,是有图才有真相,所以你没有办法说,我通过在网上我问你几个问题。比方说有的人就说,杨大夫,我这个肺发现一个结节,我下一步怎么办?我说我真不知道怎么办,我得看片子呀,是吧?每个结节的这个性质、大小、密度各个方面都不一样,你必须看片子,而这种片子翻拍了后,会丢失很多信息。那么关于这个,我在写了科普不多久的时候,曾经写过一个文章《请不要用微信让我看片子》,就是不能用微信发送翻拍的片子来会诊。这个文章当时,在头条阅读量不是很大,是两万多。但是呢后来就被健康时报转载发表了,也算是里程碑式的文章。

        放射科杨大夫从2016年开始做科普,现在是两年多,那么究竟能走多久?其实这个呢,仍然是一个未知数。在2017年的时候,头条一个是跟我续签了这个作者,另外一个呢,头条上还有一个栏目是问答,就是有一些人提出的问题,你通过某种方式作回答,也同年已经开始签约这个问答了。

        假如后续没有签约机制了,放射科杨大夫要不要继续做下去?实际上通过今天下午咱们这个几位专家教授的这个交流,我觉得呢还是应该继续走下去的。因为毕竟是对老百姓有用的事。我其实特别认同龚老师那个ASK三要素。我在科里面开会的时候,也跟我们所有同事都讲,我说放射科呢就是个服务科室,毫无疑问是一个服务科室。而且我们跟别的科室不一样,我们要服务的是病人和临床的大夫,一定是个服务科室。你要想服务好,就一定就要有这个好的临床技能,甚至包括做科普,也是服务病人的一种形式。

        放射科杨大夫现在大概在不同的平台上,所有的原创文章加起来大概有500多篇,就两年多时间, 500多篇原创文章,总的阅读量不是很大,也就是好像4000多万的样子。 那我要是写一篇SCI,这个各位老师可能也了解,我写一篇SCI,这个SCI的文章,如果能有一千个人看到,已经非常非常了不起了。但是我现在这里头呢,我的最多的文章已经300多万,一篇文章300多万人看到。所以说你这就等于300多万的老百姓,从你这获取了某种知识。所以无论如何呢,我想这个科普我会继续走下去,只不过可能会根据这个实际情况做一些调整,包括精力分配,还有平台的选择等等。当然,跟龚老师不一样,因为我还是体制内,当然如果某一天电视台邀请我去做电视节目的时候,我也不会拒绝的。最后,欢迎大家关注“放射科杨大夫”,头条号/公众号!

        【子琳】点评:杨大夫也是我一个特别好的朋友,我经常看杨大夫公众号发的文章,每一篇文章我都看,经常会结合一些热点的话题来写这个放射科的科普,我觉得特别了不起。然后我就印象特别深的,就是刚才杨大夫说的那篇文章,这个就是医生到底能不能在微信上,在这个微信群里边给我们的这个患者看片子这个话题,我觉得就是一个特别有时效性,然后也特别符合热点的一个话题。

        其实我有一个问题,特别想请教杨大夫,比如说现在我们很多的科室也都在做公众号,就是像您这边有没有什么建议给我们,除了要做科普的时候要查阅一些文献之外的,还有没有一些建议?是对科室做公众号那种。

        【杨学东】:科室做公众号分几种情况。有的科室是官方的,有的是个人的,需要分清,建议官方搞。比方说我们看到好多大的医院都是官方做这个公众号。其实越是官方,他的就是越是比较传统。你这个东西一定要权威,非常非常权威的东西。

        官方的科室公众号,除了科普,还会提供一些专业知识,甚至就诊须知等,这些都是伪病人服务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另外一定要结合自身科室的特点,充分利用官方资源,做好图文,短视频等等各种形式的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