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科普园地 >科普文章

关于术后疼痛,你了解多少?
2019-01-18 来源:北京医学会 浏览量:8573

为了帮助更多患者摆脱疼痛的困扰,国际疼痛研究会(简称IASP)决定从2004年开始将每年的1011日定为“世界镇痛日”,中国将之后的一周定为“中国镇痛周”。世界镇痛日每年都有一个主题,“从免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到今年的“关注术后疼痛”。今天我们来谈谈术后疼痛。 

社会上有一句传播广泛的话“手术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这句话也将不再准确地反映麻醉医生在围术期的作用。麻醉医生不仅仅为患者的安全保驾护航,也正在更多方面起到重要的角色。

有亲人做过大手术的读者也许会记得,麻醉医生在术前曾经询问患者“手术后需不需要用个镇痛泵?”可能您会想,手术后的事你们也管?是的。术后疼痛的问题越来越得到医学界的广泛重视,严重的术后急性疼痛已经是影响术后康复速度和质量的重要并发症,需要积极的预防与治疗。

术后疼痛是外科疾病本身和手术创伤使机体产生的一种复杂生理反应,种类多样,机制复杂,因而麻醉科医生是术后镇痛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根据解剖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相关知识用多种方法减轻应激反应,降低疼痛感受,加速康复过程。 

尽管当前麻醉医生在围手术期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广泛,但其最核心的内涵永远在于“安全”与“舒适”:“安全”是手术成功的前提,即文章一开始所提到的“保命”;“舒适”主要体现在切实有效的术后镇痛——这两点是麻醉医生最本质的工作内容,正如人的两只手一样,“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回顾我国古代应用麻醉药物和麻醉技术的辉煌历史,最早施行全身麻醉的是春秋战国时代的扁鹊(公元前386年前后)。据说他令患者饮用药酒,迷死三日,剖腹探心而无疼痛。东汉末年的华佗则堪称中国古代的麻醉学家,《三国志·魏书·华佗传》中记载他所制作的“麻沸散”据传口服后便失去知觉,刮骨疗毒并无疼痛,是世界上最早应用全身麻醉的记录。尽管“麻沸散”配方早已失传,据考证其主要成分是曼陀罗、乌头、大麻、闹羊花等,这些植物所提取的主要化学成分至今也仍有使用。18461016日,美国牙医Dr.William T. Morton在麻省医院给病人成功实施乙醚吸入麻醉,是现代麻醉学的开端。  

从今天看来,过去的麻醉镇痛方式或许不够安全和有效,一些药物目前也不再使用,但前辈们的探索和实践为现代麻醉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对术后疼痛机制的进一步认识,以及对镇痛治疗的重视,当今的麻醉医生有很多种镇痛药物和技术可供使用,对绝大多数患者来说,术后疼痛已经不是手术必然要经历的痛苦过程。文章开始所提到的镇痛泵,堪称麻醉领域的一项伟大的发明,它把麻醉医生配置好的镇痛药物溶液按一定速度缓缓注入术后的患者静脉中或神经周围,避免了单次用药所造成的一过性浓度过高而带来的副作用或并发症。

同时由于患者疼痛的个体化差异,还可根据实际镇痛效果调节输注速度和额外追加药量,完美地帮助麻醉医生完成个体化镇痛的实施,使得疼痛较强的病人也能得到足够强度的镇痛药物,疼痛较弱的病人不至于镇痛过度而出现严重副作用和并发症。此外,硬膜外连续镇痛用于产科术后镇痛、股神经置管连续镇痛用于膝关节手术后镇痛亦有着不同于静脉镇痛的无可比拟的优势。

术后疼痛之所以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它所带来的绝不仅仅是缓解患者痛苦的主观感受。众多研究表明,术后疼痛对人体呼吸、循环、消化、免疫、内分泌等多个系统均存在不良影响,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而多种原因所致的术后慢性疼痛(术后持续超过3个月的疼痛)处理起来则更加棘手。

世界卫生组织于2000年就提出“慢性疼痛是一类疾病”。国内外数据均显示,手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为2035%。有些手术,比如胸科手术可高达60%。一旦发展为慢性疼痛,其治疗将有专职的疼痛科医生负责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和疼痛医学科有着全国知名的麻醉和疼痛专家与出色的术后镇痛团队,多年来一直把术后镇痛当成一项事业来做,全力为患者提供最专业和有效的术后镇痛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