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走进学会 >学会动态

北京神经病学论坛暨2019年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学术年会圆满闭幕
2019-04-22 来源:北京医学会 浏览量:4994

第十一届北京神经病学论坛暨2019年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学术年会于2019420日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召开。本次盛会为神经病学相关学者展示最新学术成果,促进彼此学术交流,推动神经病学在京津冀地区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平台。本次会议分为12个学组,围绕痴呆与认知障碍、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神经感染与免疫、神经康复、癫痫、脑血管病、神经重症、疼痛和感觉障碍、神经肌肉病及神经病理、脑小血管病等多个领域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学术活动。


开幕演讲

开幕式上由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北京医学会会长金大鹏以及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贾建平致辞:“牢记使命,不负重托”为大会打开序幕,为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发展指明方向。在此次年会上,北京医学会领导为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十一届的主委委员、候任主任委员、副主委、常委、委员颁发证书。



 

  

大咖云集 共享学术盛宴

国内知名专家以及京津冀地区多地学者就神经病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及热点问题,通过主题报告、专题报告以及讲座,开展论文交流、壁报展示、分组讨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吸引了大量同道学者踊跃参加。

 



 

 

主题报告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就“脑血管病联合血小板国际共识”进行深入剖析。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仍是神经病学邻域热点所在。2018年公布的POINT研究首次在西方人群中证实了CHANCE研究结果,推荐对于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或高危TIA患者应在症状发作后24小时尽快给与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并且持续治疗10-21天。21天是平衡治疗效果和出血风险的可能取舍点。

河北省人民医院吕佩源教授分析了“动脉取栓对于急性前循环闭塞患者认知功能的动态影响”。依据DEFUSE3实验和DAWN研究结果2018年美国新指南更新拓展了血管内治疗时间窗。吕佩源教授课题组针对超时间窗患者,采用多模影像对组织窗进行甄别,观察急诊取栓后患者90天认知功能改变。吕佩源教授认为相比于常规治疗的患者,在多模影像指导下进行超时间窗(6-10小时)动脉取栓的轻中度前循环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治疗后90天(P<0.01)具有更好的神经功能预后效果及认知功能预后效果。同时CTMR两种多模式影像方式在指导超时间窗动脉取栓无明显差异。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袁云教授课题组就“线粒体脑肌病诊治专家共识”进行深入探讨。线粒体脑肌病发病年龄中位数为14岁,发病高峰是8-11岁。男:=1.44:1,病程持续1-30年。以卒中发作、癫痫发作、认知与精神障碍、偏头痛、运动不耐受和肌无力、感音性耳聋、周围神经病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影像学多表现为头MR皮层和皮层下长T1、长T2异常信号。病程呈进展性、可逆性,多发性和游走性。枕叶和颞叶最容易受累。卒中样发作后遗留局部脑萎缩。波普分析显示病灶和脑室内高乳酸峰。脑电图显示癫痫发作期以及发作间期背景活动减慢或痫样放电。高度怀疑的患者肌肉活检阳性率高达92.4%,而基因检测为95%。此外生化指标中血清肌酸肌酶,血和脑脊液中乳酸的升高均有提示作用。最终发现mtDNAnDNA基因致病变异和肌肉活检发现线粒体肌病的典型病理改变是诊断MELAS的金标准。在综合管理和康复方面需要保持能量代谢的均衡和连续,防止能量代谢危象出现。

针对中枢神经系统瘤样脱髓鞘病变多与脑肿瘤存在双向误诊的临床难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医疗中心戚晓昆教授提出了瘤样脱髓鞘病变(TDLs)的快速影像鉴别方法。除中枢神经系统TDLs诊疗指南外,在实践中其病变在头颅MR影像的T1T2序列边界比较清楚,在CT通常从无高密度影,基本为低密度改变,增强扫描常显著强化。不同临床分期可呈现动态影像变化。戚晓昆教授进一步提出神经内外科、影像科以及病理科等广泛多学科联合诊断模式。

北京友谊医院王佳伟教授针对多项“神经感染免疫热点问题”进行思考。有研究发现单纯疱疹病毒67型感染对阿尔兹海默症病可能有一定相关性。结核发病率明显升高,目前临床有两项新进展,高剂量利福平比低剂量效果佳,激素应用有效。此外有研究发现塞卡病毒能够引起神经元凋亡,可能能够解释小头畸形。HIV感染后继发颅内病变应当予以重视,需要与脑白质脱髓鞘,脑炎相鉴别。最新研究发现新型靶向药物治疗可能引起进行性多病灶脑白质病。自2017年开始,国内陆续有单位通过二代测序在表现为重症脑炎的从事养猪养殖屠宰或猪肉生产加工患者脑脊液中检查到伪狂犬病毒(PRV)。王佳伟教授课题组发现一列通过血清PRV抗体检查及玻璃体液二代测序检查并确诊(PRV)。NMDA脑炎以精神行为改变、癫痫样起病和不自主运动,一些患者可能合并有发热,如果部分患者出现记忆力减退、精神行为异常等,考虑到自身免疫性脑炎可能性。

最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医疗中心黄勇华教授对“脑小血管病现状”进行了分析与展望。脑小血管分为脑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以及小静脉。上述小血管各种病变导致的临床、影像以及病理表现定义为脑小血管病。在发病机制方面黄勇华主任课题组发现小动脉管壁细胞外基质异常沉积与动脉硬化和管壁增厚密切相关,可能影响到脑白质组织间隙通过血管周的引流,从而加速脑白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脑白质损害的早期病理机制涉及脑小血管内皮细胞的激活,稳定脑小血管病内皮细胞功能对白质损害的进展有保护作用。同时其课题组建立了脑微出血动物模型。Tuladhar等观察到脑白质高信号负荷与远隔部位皮层厚度变化密切相关,可解释脑小血管病患者一系列认知功能障碍,进一步证实脑小血管病远隔效应的存在。依据上述多种实验基础提出脑小血管病是一个涉及全脑的疾病,分布广泛,其进展有独特的特点。早期融合性的白质高信号是负荷进展的主要预测因素,而深部静脉功能不足或缺血影响其预后。

第十一届北京神经病学论坛暨2019年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学术年会现已圆满闭幕,感谢国内知名专家以及京津冀地区多地神经病学领域同道大力支持。

 

“北京神经病学论坛暨2019年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学术年会”上的讲话

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北京医学会会长  金大鹏   

20194208:30

科技会堂

 

尊敬的郭玉璞教授、许贤豪教授;尊敬的大会主席贾建平教授、樊东升教授;尊敬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王拥军教授、河北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吕佩源教授;各位尊敬的医学同道:

北京,春意正浓。今天是个好日子;谷雨-是春季最好、最后的一个节气,夏天到了。“北京神经病学论坛暨2019年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学术年会”今天召开了。在这次年会上,将为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十一届的主委委员、候任主任委员、副主委、常委、委员颁发证书。这是首都北京神经内科学界继往开来的一个优秀领军人才组成的团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更有论坛和年会的主题报告:王拥军教授的“脑血管病联合抗血小板的国际共识”、吕佩源教授的“动脉取栓对于急性前循环闭塞患者认知功能的动态影响”、袁云教授的“线粒体脑肌病诊治专家共识”、戚晓昆教授的“瘤样脱髓鞘病快速诊治流程”、王佳伟教授的“对神经感染免疫热点问题的思考”、黄勇华教授的“脑小血管病的现状与展望”。更有神经康复会场;神经免疫学组、神经感染学组会场;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会场;脑小管病学组会场和疼痛和感觉障碍会场;神经重症会场;痴呆与认知障碍会场;癫痫会场;神经病理会场;神经肌病会场和脑血管病会场。对北京乃至我国现代神经病学医学前沿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和研讨,精彩纷呈,百花吐艳。凸显大会的组织者、参与者的独具匠心,展示着进入新时代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秉持学会宗旨,强化学会功能,在推动北京乃至我们国家现代神经病学事业发展,在成为推动现代神经病学事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成为政府的智库、服务政府、服务社会、服务会员、服务患者等等方面担当政治责任、业务责任、学科发展责任、传承现代医学的专业精神、引领行风、引领发展等方面坚持方向、实现方向的所思和所为。这是一个向历史致敬、与时代同行的一次论坛和年会,更是一个守正不渝、创新不止的论坛和年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说的话,一个学会、一个分会、一个在共和国的首都北京近百年的学术圣殿-北京医学会,更不能没有灵魂。这是一个凡益之道、与时偕行,聚医者仁心,展示新时代医者、大医、精气神、魂与魄、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北京神经病学论坛暨2019年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的学术年会。行久致远、又踏层峰望眼开,在这里,作为北京医学会的会长,代表北京医学会也代表和我一起出席会议的北京医学会的米洋同志,向为北京神经病学分会建设发展做出努力的医学前辈、向北京医学会第九届神经病学分会的主任委员崔丽英教授及所有委员、第十届神经病学分会的主任委员王拥军教授及所有委员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感谢,更向第十一届神经病学分会的主任委员贾建平教授、候任主任委员樊东升教授及所有副主委、常委、委员表示衷心的祝贺。

各位尊敬的同道,完全可以说在北京召开的医学学术会议,已经成为繁荣和发展首都北京乃至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力量,展示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健康中国的重要现代医学科技支撑的力量和水平。脑科学-21世纪生命科学的重要领域,伴随着在这个领域内,脑科学的基础研究、以及科技水平的迅速发展,尤其是神经内科领域医学研究的进步与技术创新,极大地推动着现代医学事业的发展。但是,脑科学领域里的未知领域和瓶颈问题,尤其是人民的享有、社会的共识等方面更是一则以喜一则以忧、任重而道远。如何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发扬“追求真理、服务国家、造福人民、勇担重任、勇攀高峰”的专业精神,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就成为我们共同的所思、所为和矢志不渝的追求。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谨以此,衷心祝贺“北京神经病学论坛暨2019年北京神经病学学术年会”圆满成功!办成北京、京津冀乃至全国的品牌学术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