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科普园地 >子琳医学科普

从口腔黏膜看全身疾病
2018-07-04 来源:北京医学会 浏览量:9711

口腔黏膜看全身疾病

/子琳

受访专家: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口腔黏膜科主任医师 刘宏伟

 

【导读】

今天我要带您到口腔医院去了解一个特殊的科室,它虽然身处口腔医院,但却与牙齿的诊治离得较远。更为神奇的是,这个科室却成了口腔医院最为火爆的科室。每天早上想挂它们科的号,可谓难上加难。这就是口腔黏膜科。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黏膜科,与刘宏伟教授一起探寻口腔黏膜的奥秘。

 

【正文】

 

口腔黏膜的重要作用超乎你想象

 

口腔黏膜是什么呢?咱们口腔里有两种颜色,白色和粉红色。白色的是牙齿,剩下所有粉红色的部分,包括嘴唇,都属于口腔黏膜。

 

千万别小看了口腔黏膜,它可不光是我们嘴里的“肉肉”。其实它是口腔的“衬里”,是口腔里的屏障。就像人体表面的皮肤一样。有了它,任何的微生物和刺激物就不会随意进入人体。

 

除此之外,口腔黏膜更是一面镜子,上百种疾病都会在口腔黏膜上先被看到。因为这个地方可以直视。医生通过肉眼就可以直接发现身体的疾病所在。不像胃里和肠道里长了东西,还得通过CTX线等影像学检查才能看到。

 


从口腔黏膜看全身疾病

 

能在口腔黏膜上最早发现的疾病都有哪些呢?有上百种,咱们就列举一下最常见的吧:

 

血液病:

症状表现1:口腔黏膜苍白、口腔溃疡,警惕贫血。

如果再加上口腔黏膜红一块白一块,那么就应警惕大细胞贫血。

 

症状表现2:口腔溃疡不容易愈合、牙齿松动、牙龈红肿、牙龈苍白没有血色。警惕白血病。

 

刘宏伟教授曾经接诊过一个40多岁的男患者,嘴里有一个硬币大小的口腔溃疡,三个月都一直没愈合。她觉得此溃疡不同于一般的口腔溃疡,于是就给患者化验了血。结果发现他的白细胞高出正常值近10倍。于是让患者到血液科做了进一步的检查,最终被确诊为白血病。

 

症状表现3:口腔黏膜出血严重,警惕血友病。

血友病是一组由于血液中某些凝血因子的缺乏,而导致患者产生严重凝血障碍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出血是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症状表现4:口中有一块一块的紫斑,警惕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特点是外周血小板显著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临床以皮肤粘膜或内脏出血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有其它部位出血如鼻出血、牙龈渗血、妇女月经量过多或严重吐血、咯血、便血、尿血等症状,并发颅内出血是此病的致死病因。

 

刘宏伟教授曾经接诊过一位30多岁的男患者,他因为嘴里有一块块的紫斑来医院就诊。刘宏伟教授给这位患者化验了血液,发现血小板只有1.5万,而正常人的血小板值是10万。于是建议他到血液科检查。这位患者最终被确诊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消化系统疾病:

症状表现:有酸臭的口气,警惕幽门螺旋杆菌、慢性胃炎。

因为肠道与口腔相通,如果胃里幽门螺旋杆菌是阳性的,那么口腔中的幽门螺旋杆菌也会是阳性。口腔黏膜科通过做口腔幽门螺旋杆菌检查,就可以发现胃里的问题。

 

内分泌疾病:

症状表现1:口中有烂苹果的味道。警惕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严重糖代谢紊乱,体内酮体增高,是糖尿病的一种危急并发症。体内的酮体可以通过呼吸而排出体外,因而患者的呼气可出现烂苹果味。

 

症状表现2:口腔中有很多灰白色色素斑快。同时患者合并血压低、浑身乏力。警惕肾上腺功能减退症。

 

症状表现3:口腔黏膜上出现了雀斑大小的棕色斑点。警惕口周雀斑肠息肉综合症。建议到普外科进一步检查。

 

 

 

免疫系统及其它疾病:

症状表现:口干、唾液减少。警惕:干燥综合征、鼻炎、鼻窦炎。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病,破坏人体的外分泌腺,比较主要的是破坏唾液腺、泪腺。因此干燥综合征会侵犯口腔的唾液腺,导致唾液减少,出现口干的情况。

而鼻炎、鼻窦炎的患者由于鼻塞等症状导致呼吸不畅,所以需要张口呼吸,因而会蒸发口中唾液导致口干。

总之,口腔黏膜上有任何的变化,都赶紧去口腔黏膜科进一步检查。

 

这些疾病请到口腔黏膜科就诊

在粉红色的口腔黏膜上发生的所有疾病,都在口腔黏膜科就诊。大体上有几百种疾病。最常见的有:

 

1.扁平苔藓

扁平苔藓是口腔黏膜上长了很多白色的角化条纹,这个角化条纹还能排列成网状、树枝状。别小看这些条纹,它带给患者的痛苦是持续性的。长有条纹,患者会感觉口腔黏膜增厚、麻木、变粗。如果吃了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就会感到非常的疼。如果不进行治疗,这些白色的角化条纹就会进一步发展为大面积的糜烂。甚至是恶变。虽然恶变几率并不高,但扁平苔藓也是癌前恶变的一种。

刘宏伟教授说,扁平苔藓被称为身心疾病,此病患者往往长期精神压力过大,焦虑抑郁,生活事件不断导致了内分泌的紊乱。当然,也与遗传有一定关系,刘宏伟教授就接诊过这样的患者,一家中姥姥、妈妈、孩子三个人都患有扁平苔藓。

  

图:外分泌腺

 

2.干燥综合症

干燥综合征通常患者都会到风湿免疫科就诊,因为这是一种免疫系统疾病。刘宏伟教授说,对于轻度干燥综合征,还没有累及到身体各器官的干燥综合征,可以到口腔黏膜科治疗。这是因为,干燥综合征的症状是口干、眼干。而口腔黏膜科并不简单的只是对症治疗,而是会影响到疾病的本身。黏膜科对口干症状的观察和办法更多一些。中国治疗和对待口腔黏膜病比外国的优势就在于中药,而这中药往往是发挥作用最大的。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用上活血生津的中药颗粒冲剂。比较轻的病人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3.慢性唇炎

在北方比较多见,病程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尤其是在寒冷、干燥的季节里发生,唇红部出现的反复干燥、脱屑、渗出、结痂、疼痛。

 

保护口腔黏膜,这样做就对了

1)避免刺激:

包括避免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刺激。

机械刺激是指尖锐的残根残冠和不良的修复体对口腔黏膜的刺激。牙齿残根、残冠,假牙、修复体做的不好都可能伤害口腔黏膜,造成溃疡。

物理的刺激是指,温度太烫或者温度过凉都可能伤到口腔黏膜。您可能会纳闷,为什么温度过低也会伤到口腔黏膜呢?正常的人体细胞组织都是在37度以下才能存活,所以温度过低就会把口腔黏膜细胞冻死。所以生活中别吃太烫,也别吃太凉。

化学刺激最典型的是酸误入口腔,把口腔黏膜烧坏。还有就是放疗治疗颌面部肿瘤,放射线会破坏口腔黏膜。

 

 

2)刷牙得彻底:

口腔里有几十亿个微生物存在。如果牙垢没清干净,就相当于口腔里变成了一个细菌库、病毒库、真菌库。把牙垢清洗干净了一下子就能清除上亿个微生物和细菌。细菌少了,口腔黏膜的发病自然就减少了。

 

3)烟是绝对不能吸的:

临床研究发现,烟是绝对影响口腔黏膜健康的。因为吸烟能够能把口腔黏膜熏出烟斑,而烟斑就等同于白斑,是口腔黏膜的癌前病变。吸烟首先会导致口腔的癌前病变,进而造成胃、呼吸道的癌变。因为口腔与呼吸道和消化道都是相通的。

 

4)避免精神紧张:

刘宏伟教授做过一个统计,来黏膜科就诊的人群,三分之二的病人是因为精神紧张因素造成的。所以想保护好口腔黏膜,也要避免过度紧张。


名医背后的励志故事

 

 

 

学医需要天赋,也需要机遇。

1975年,中学时期的刘宏伟,赶上学校开门办学,学校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商店、医院去学习实践。在当时,想去医院学习很难,因为名额太少。但由于学习成绩优异,又是班级干部,所以刘宏伟获得了到医院学习实践的机会。本以为是去干一些打扫卫生这样不起眼的活,没想到从叫号到打针、抽血、下胃管、抢救病人,都全方面培养。

那时的刘宏伟才15岁,做的最多的就是抢救时给患者举氧气罩,一举就是几个小时,有时一举就是一夜。因为那时医疗条件有限,连能固定住氧气面罩的设备都没有。

1976728日,唐山大地震给世界留下了记忆,更给刘宏伟的一生带来了深刻的转折。那天夜里一个脑脊膜炎的小女孩需要她们争分夺秒去抢救,情况危急。刘宏伟一直举着氧气面罩进行抢救。凌晨343分,突然间医院的楼房剧烈晃动,传来一声玻璃碎的巨响——唐山大地震。可是对于小女孩的抢救,医生们并没有停止,就像地震并没有发生一样。医生们救死扶伤的精神让刘宏伟非常感动。就这样抢救了一夜,陆陆续续还来了很多被砸伤的患者。他们也都努力救治。

第二天一早,刘宏伟的父母急忙来到医院,担心女儿的安危,想把她接回家。但她真的不想走,一心只想留下抢救病人,但最终还是被家长连拉带拽的领回家了。于是,她的医生生涯也就暂时告一段落了。但那段经历让刘宏伟坚定了从医的信念。

考大学的时候,刘宏伟填报了医学专业。当时一心想去医疗系,认为那才是死扶伤。但身边很多朋友和老师都希望他选口腔系,专业性更强。再加上当时报考口腔系的人非常少,国家需要口腔医生。所以刘宏伟学了当时的冷门专业,口腔。

研究生毕业后,刘宏伟来到北大口腔医院。当时黏膜科的医生属于稀缺人才,科里的四大元老医生,恰巧在刘宏伟刚到科里的时候因为各种原因相继离开。而她又是科室里唯一一个高学历的毕业生,于是只能她一个人接班。需要出门诊,又要承担科室所有的教学任务,这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来说确实不容易。但刘宏伟做到了,她顶着巨大的压力,一边出门诊,一边又把所有的黏膜理论课都拿出来讲。她被称为北大口腔医院最年轻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