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第四届北京医学创新与转化大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北京医学会主办,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产业局为支持单位。
本次大会立足“创新、转化、融合、发展”的主题,进一步贯彻实施国家创新驱动战略,深入落实国家双创政策,着力促进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搭建医、药、械、研、学的桥梁,建立北京地区医学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大平台。
大会主论坛现场
在主论坛中,多位院士、专家围绕“医学科技创新与人工智能”等主题发表演讲,探讨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实践以及相关政策。五个分会场同步开展首都医学创新与转化项目展示与科技评价活动获奖项目的路演展示、转化创新与医工结合沙龙、专家企业面对面等活动。
推动医学转化,促进创新深度融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北京医学会副会长倪鑫
大会主论坛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北京医学会副会长倪鑫教授主持,中华医学会、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医学会等单位领导致辞。
北京医学会会长封国生
北京医学会会长封国生介绍,北京医学会作为具有百年历史的医学科技社团,目前医学创新与转化大会已经举办三届,103项具有创新特质的医学科技成果获得了北京医学科技奖,其中18项获得了中华医学科技奖殊荣;137项医学创新项目脱颖而出。本次大会将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推动医学创新与转化的深度融合,为提升我国医疗卫生水平、保障人民健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丁勇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丁勇在致辞中表示,当前学科交叉融合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特征。北京市科协非常鼓励支持科协组织间的交流合作,为学科的交叉融合积极地创造条件,并将在健康科普、人才托举、成果转化、国际交流等方面提供平台和帮助,共同为健康北京、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医学会副会长李昂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医学会副会长李昂介绍,目前,北京已建设12个国家医学中心、330个国家重点专科。2023年度,北京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实现科技成果转化409项,涵盖金额为15.4亿元,成果转化项目数及合同金额均创历史新高。
中华医学会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赵玉沛
中华医学会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赵玉沛表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我国创新能力的综合排名从2012年第34位跃升2023年第12位,成为前30位排名当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的经济体。本次大会聚焦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创新和转化,是对医学创新的有益探索。我国医学人工智能应用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很快,已经改变了传统的疾病预防、检测和治疗模式,加速了整个卫生健康行业的能力提升。
第九届北京医学科技奖特等奖
第九届北京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第九届北京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和单项奖
第九届(2023)北京医学科技奖在会上颁奖,《甲状腺代谢紊乱致心血管疾病关键机制和精准诊疗策略的建立与推广》获得北京医学科技奖特等奖,还有26个项目分获北京医学科技奖的一等奖、二等奖和单项奖。
第四届首都医学创新与转化项目展示与科技评价活动一等奖
第四届首都医学创新与转化项目展示与科技评价活动二等奖
第四届首都医学创新与转化项目展示与科技评价活动三等奖
第四届首都医学创新与转化项目展示与科技评价活动优胜奖
大会还为第四届首都医学创新与转化项目展示与科技评价活动获奖者颁奖。有32个在医学创新与转化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项目和团队获得表彰。30个项目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产业局签署意向合作协议,进一步推动医学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首都医学创新与转化项目展示与科技评价活动获奖项目
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产业局意向合作签约
北京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建东
北京医学会医学创新发展基金项目也在会上启动。据北京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建东介绍,项目的设立旨在加强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与交流,聚焦医学前沿和应用领域,培育和支持开展具有重大创新和应用价值的科研项目;推动完善医学创新体系,打造开放合作的创新平台,形成协同创新的良好机制。
北京医学会医学创新发展基金项目启动
聚焦人工智能前沿,拓展医学创新应用
在主旨演讲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医学会副会长姜保国分享了促进周围神经再生与修复的创新性研究;中国工程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王振常介绍了医学影像现状与创新;北京市政协科技委主任许强提出抓住新技术带来的新机遇,加强融合出成果;清华大学副教务长、美国国家医学院外籍院士黄天荫解读了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医学实践;万释生物总设计师华子昂介绍了干细胞与人工智能的进展与应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医学会副会长姜保国
姜保国院士表示,临床医学研究的特点就是不断发现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要将基础学研究和生物学研究的相关成果转化到临床医学上来,真正能够临床解决问题。他和团队在全球范围内率先研究发现了周围神经倍数再生科学现象,周围神经再生修复过程有巨大潜能,在临床应用中通过细小神经修复远端粗大神经。
中国工程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王振常
王振常院士表示,医学影像在健康评估和疾病精准诊疗中起着重要作用。医学影像随着人工智能发展而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医学影像基础数字化、数据显示实时化、数据传输网络化和数据使用共享化等诸多方面。这些变化让临床医药对健康评估和疾病诊疗价值不断提升,人工智能模型和算法在影像学的数据解读中发挥更大作用。
北京市政协科技委主任许强
许强从新技术驱动医药健康领域发展,北京积极构建医药健康产业新生态,加强交叉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三个方面介绍了当前医学科研创新的现状和成果,建议医学研究瞄准前沿技术,加强基础研究与临床医学的深度融合,搭建高能级的创新平台。
清华大学副教务长、美国国家医学院外籍院士黄天荫
黄天荫院士分析,当前老龄化和慢病管理是医疗领域面临的最大挑战,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进展主要集中在生成式AI与大语言模型和基础模型方面,未来人工智能需要更好地在医学生培养和转化医疗中发挥作用。
在高端对话环节,多位嘉宾还围绕医疗AI技术前沿与应用挑战,展开了交流讨论。
加强扶持引导,促进产学研切实落地
在下午分会场三中,举办了数智健康转化创新分会场暨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彩虹工程”医工结合沙龙,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院长董家鸿等专家围绕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和医工结合创新实践展开了深入交流。
数智健康转化创新分会场
暨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彩虹工程”医工结合沙龙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院长董家鸿表示,成果转化是连接科技创新与临床应用的重要桥梁,医学的成果转化链条始于临床需求,经过定义与分析问题,学术研究探索解决方案,最终形成创新医疗产品,使临床问题获得最优化解决方案。成功的健康科技产品必然遵循从临床需求出发,以临床获益为终的闭环才能被市场所认可。
分会场一第四届首都医学创新与转化活动获奖项目路演专场
分会场二第四届首都医学创新与转化活动获奖项目路演专场二
本次大会分会场设置了两场第四届首都医学创新与转化活动获奖项目路演专场,项目涵盖了医疗器械、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数字健康等多个领域,包括全景重构智能胶囊内镜机器人在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疾病中的研发及应用,CAR-T新疗法缓解难治性狼疮血小板减少症,用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双功能手术器械的研发与转化,自由式三维全景AI超声系统等。这些项目不仅技术领先,而且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充分体现了医学创新的广度和深度。
分会场四专家企业面对面
分会场五专家企业面对面
大会分会场还开设两场专家企业面对面,多家医院的专家与企业直接对话,针对人工智能在病原检测和前列腺增生手术中的应用、风湿病学、医学工程等创新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建议,以推动医学科技成果转化为目标,搭建技术与需求、临床与解决方案、企业与资本等转化生态的关键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