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期刊杂志 >北京医学 >读者·作者·编者

《北京医学》2014年第6期导读
2014-06-01 来源:北京医学会 浏览量:4212


核苷(酸)类似物在慢性乙型肝炎的应用及其管理
——《北京医学》第六期导读
 

    《北京医学》第六期是感染与传染研究重点号,主题为核苷(酸)类似物在慢性乙型肝炎的应用及其管理。
    本期邀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病研究所饶慧瑛教授撰写述评,题目为《核苷(酸)类似物长期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影响》。文章指出,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总体目标为: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乙肝病毒,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延缓和减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细胞癌及其并发症,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大量研究表明,应用核苷(酸)类似物长期抗病毒治疗可以达到上述治疗目标,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明显优于未治疗的患者。
    而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多数需要终身服药,因此需要关注核苷(酸)类似物的安全性问题,特邀请北京协和医院刘晓清教授撰写专家论坛。文章指出,长期治疗可能出现线粒体毒性、骨代谢问题及肌病等,其中肾损害、乳酸酸中毒是线粒体毒性的表现之一。各类核苷(酸)类似物的毒性靶器官不同。拉米夫定安全性总体较好,但耐药发生率相对较高,曾报道出现横纹肌溶解。阿德福韦酯的肾毒性必须予以关注,严重者可引起范可尼综合征,即由于近端肾小管对多种物质重吸收障碍,氨基酸、葡萄糖、磷酸盐、碳酸氢盐及其他物质自尿中大量丢失,导致近端肾小管酸中毒、低钾血症、佝偻病、骨质疏松和生长发育迟滞等表现的综合征,以氨基酸尿、肾性糖尿、磷酸盐尿为基本诊断指标。治疗关键是停用核苷酸类药物,改为其他种类的抗病毒药物。每3个月监测血清肌酐和血磷水平是必要的。刘教授团队还对1例范可尼综合征病例进行报道,以便读者体会。
    北京地坛医院谢雯教授对2013年版的《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耐药及其管理》进行指南解读。文章深入浅出,从耐药变异的发生机制,耐药变异相关概念,耐药变异的临床表现、早期预测因素、预防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对临床医师规范抗病毒治疗,减少耐药发生,耐药的正确处理等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本期还设立临床输血专栏、医院管理、护理管理等栏目,内容丰富,欢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