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走进学会 >学会动态

“第十六届北京骨科年会(BOA)暨第三届长城骨科论坛、第三届京沪骨科峰会、第四届北大骨科高峰论坛”圆满召开
2019-07-31 来源:北京医学会 浏览量:6023


2019726-27日,第十六届北京骨科年会(BOA)暨第三届长城骨科论坛、第三届京沪骨科峰会、第四届北大骨科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 

本届大会由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北京医学会)、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办,上海市医学会骨科专科分会协办。


 

大会现场


27日举行的大会开幕式上,北京医学会封国生会长、田宝朋秘书长,北京大学医学部刘玉村书记和我国知名骨科专家邱贵兴院士、侯树勋教授、曾炳芳教授,王岩教授、田伟教授、张英泽院士,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现任、前任和候任主任委员姜保国教授、陈仲强教授、唐佩福教授以及上海市医学会骨科专科分会现任、前任、候任主任委员姜建元教授、袁文教授、张长青教授,连同来自京沪两地的两百余位骨科专家,和1000余位同道共襄这一骨科盛举。


 

画册封面


大会上发布了“世纪荣光,岁月如歌——北京骨科发展纪实”画册。画册以翔实的史料、珍贵的图片真实、客观的记录了北京骨科百年的发展历程和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唐佩福教授主持大会开幕式


大会执行主席、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唐佩福教授主持大会开幕式,并介绍参会嘉宾。


 

姜保国教授致辞

 

“北京骨科发展纪实画册终于如期而至。”大会主席、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姜保国教授介绍了画册的内容。京沪两地骨科的强强联合,为两地同道搭建了一个增进友谊、促进交流的学术平台,峰会致力于打造中国骨科的精英论坛,为捍卫人民健康做出贡献。

 

姜建元教授致辞

 

“本次大会秉承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精神。”京沪骨科峰会分论坛主席、上海市医学会骨科专科分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姜建元教授表示,京沪两地汇聚了我国众多优质医疗资源,作为中国骨科发展的重要平台,两地骨科同道一路走来,百家争鸣,却有精诚团结,百花齐放,更有众志成城。

 

 

封国生会长致辞

 

“在几代骨科人的拼搏下,北京骨科专家取得了很多成绩,极大推动了全国骨科发展。”北京医学会封国生会长表示,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在姜保国主任委员和唐佩福候任主任委员以及广大骨科同仁的精心呵护下,现已发展成为立足北京,辐射京津冀,面向全国的精品学术组织。为推动北京乃至全国骨科事业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邱贵兴院士致辞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方得始终。”作为BOA创始人,大会名誉主席、北京协和医院邱贵兴院士表示,北京的骨科前辈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财富,我们要把这些财富系统地整理出来,好好传承下去,站在前人的成绩上,才能取得更大的成果。

 

 

刘玉村书记致辞

 

“期待骨科医师能够在国际遥遥领先。”北京大学医学部党委书记刘玉村教授对于骨科同道提出殷切期盼,经过骨科前辈艰苦卓绝的努力,我国骨科已经从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发展为某些领域能够和国外并肩齐行。期望骨科同道们利用现有的先进技术、材料,团结合作,在未来能够掌握核心技术,引领世界骨科发展。

 

大师讲坛:骨科大师共话行业新方向

 

 

邱贵兴院士授课

 

北京协和医院邱贵兴院士讲解了《3D打印在医疗中的应用》。3D打印技术在医疗的很多领域都有突破性进展,尤其是骨科、齿科和颌面外科,但仍存在应用流程复杂、技术普及性难、价格高、受益群体小和软组织领域尚存空白等问题,给我国留有很多弯道超车的机会。

 

 

张英泽院士授课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张英泽院士通过《骨科理论创新》,从各种国内的创新事例,指出观察是获取信息、知识、经验、技术和方法的手段,也是从事创新思维活动的基础和源泉,思考则是创新活动的核心和灵魂。

 

 

王岩教授授课

 

解放军总医院王岩教授在《骨科的创新思维及转化》中鼓励骨科同道要勇于创新。大家要重视临床思维创新和临床产品创新,不仅要善于观察、思考、总结临床工作,还要具有实践精神,把前沿的想法赋能到医学产品中,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田伟教授授课

 

北京积水潭医院田伟教授通过《基于5G技术的ONE TO MANY远程机器人手术》分享了团队远程操控手术机器人实施手术的成功经验。机器人手术在5G技术以及高速网络、自动化手术的协助下,能够实现从遥规划发展为遥操作。

 

 

曾炳芳教授授课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曾炳芳教授在《长骨节段性缺损修复的方法与选择》中讲解了治疗节段性骨缺损的技术,包括:骨搬运、显微外科、个体化修复等技术。临床情况瞬息万变,医师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的疗法。

 

 

袁文教授授课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袁文教授从《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10年的感悟》中系统分析了颈椎人工椎间盘的前景。颈椎人工椎间盘是治疗颈椎疾患可以选择的一种方法;在预防ADS还需要更多循证医学的证据;在翻修、预防性手术中要谨慎应用。

 

 

陈仲强教授授课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陈仲强教授在《胸椎间盘与胸脊髓病变》的讲题中回顾了国内骨科界在胸椎管狭窄领域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团队在该领域取得的多项成果,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姜保国教授授课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姜保国教授讲解了《周围神经小间隙缝合技术》的报告。小间隙套接与神经外膜缝合相比,神经纤维错接率降低29%,修复神经功能优良率提高36%,缝合时间缩短22%,能够消除神经瘤形成。

 

 

姜建元教授授课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姜建元教授在《如何理性面对脊柱外科新技术》的讲题中,从微创融合技术、微创减压技术、非融合技术、内固定技术四大领域分享了脊柱外科的新技术,并呼吁广大脊柱外科医师在面对各种新技术时,不可故步自封,更不可盲目跟从,而是从患者的角度出发,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技术。

 

 

张长青教授授课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张长青教授在《老年髋部骨折绿色通道的意义和对策》中建议,根据不同年龄层次的患者、不同类型的骨折,完整地把握其治疗原则,整合不同学科资源,建立急诊救治绿色通道,形成一套通畅的救治体系,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唐佩福教授授课

 

解放军总医院唐佩福教授讲解了《骨盆骨折的微创治疗》。骨盆骨折微创治疗的难题首先是闭合复位,解放军总医院骨科研发了双向旋转牵引加压器、可透射线碳纤维外架等一系列骨盆微创治疗器械,成功克服了严重骨盆粉碎性骨折传统上短时间内无法手术的重大难题,将手术时间提前至伤后24-48小时。

 

 

主持人风采

 

京沪峰会:两地专家讨论行业新热点

 

726日和27日下午,大会分别组织了创伤、脊柱、关节、基础、肩肘、骨肿瘤、护理、感染、足踝、微创、关节镜共11个分论坛,北京和上海两地骨科专家积极参与讨论,内容丰富,学员积极参会,学习热情高涨。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才;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在本届大会上,京沪骨科领域的专家通过讨论业内核心问题,展示了不断自勉,勇于担当的学术精神。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在领导班子的引领和北京地区骨科专家的配合下,坚决贯彻 “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部署,在引领中国骨科发展、推动医疗体制改革和“健康中国”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做出贡献,书写出中国骨科事业的宏伟篇章!

 

 

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