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热点专题 >2010年北京医学大会专题

“2009”北京国际神经病学论坛在京召开
2009-09-11 来源:北京医学会 浏览量:9834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纪念著名反法西斯战士白求恩大夫逝世70周年,由北京医学会与北京军区总医院联合举办的“2009北京国际神经病学论坛”,于2009年9月5日在北京保利大厦召开。该论坛是 “北京医学大会”系列活动之一。



   

       来自加拿大麦基尔大学神经中心(白求恩母校)及其他国家的20位神经病学专家与国内300名神经病学专家、学者,主要围绕神经病学在急性脑血管病(脑卒中,又称中风)的救治,神经系统变性病(老年痴呆症、帕金森氏病等)的分类与治疗,感染性疾病,脱髓鞘疾病以及相关神经体统疾病等临床与基础医学新进展,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大会主席由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会主任委员、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科主任张微微教授担任。
       加拿大麦基尔大学神经中心助理教授Lisa Koski、空军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石进教授等,介绍了急性脑血管病(脑卒中)疾病治疗、康复的方法。脑卒中是一组起病急骤的脑部血管循环障碍的疾病,它可以是脑血管突然血栓形成,脑栓塞致缺血性脑梗塞;也可以是脑血管破裂产生脑溢血,常伴有神经系统症状,肢体偏瘫,失语,精神症状,眩晕,共济失调,呛咳,严重者昏迷甚至死亡。据统计,脑卒中已成为中国、日本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死因。


       据统计,2025年,我国高血压患者数量将达到3亿,目前北京市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已达到74%。临床证明,血压控制率越高,卒中临床愈后效果越好。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以长效钙通道阻滞剂(CCB)为基础的降压治疗方案,可以长期、有效控制血压并具有良好的依从性,所以CCB可与卒中药物联合治疗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此外,日本已证明CCB对预防卒中有明显的效果。



       Lisa Koski助理教授介绍了经颅磁刺激(TMS)对卒中后上肢远端损害康复的作用,她提到,利用TMS附在头皮上的金属线圈所产生的磁脉冲在大脑中产生小电流,刺激大脑中与抑郁相关区域中的神经细胞,不会损害周围的灰质(脑、脊髓内神经元集中的地方)。其有效性可以从运动技能训练(神经可塑性)、视觉反馈、皮层刺激三个方面评估,神经激动性越高、受损大脑中运动兴奋性越高,功能改善越好。石教授介绍,治疗急性重症脑梗死的方法有动脉溶栓和静脉溶栓两种,静脉溶栓技术操作相对简单,并发症相对较少,适合病情较轻的患者。动脉溶栓虽然会有出血、血管在闭塞和再灌注损伤的并发症出现,但可能是对大动脉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另外,在有意识障碍(即人们对自身和环境的感知发生障碍,或人们赖以感知环境的精神活动发生障碍的一种状态)时使用动脉溶栓法要特别谨慎。
       美国的Chou Sherry教授介绍了神经危重护理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她认为神经危重护理面临五大挑战:一是挽救神经功能延长存活的时间;二是缺少与预后有关的诊疗“金标准”;三是缺少反映实时病理、生理改变的持续“脑监护”;四是缺少减少损伤或防止进一步神经功能缺损的治疗;五是预后措施复杂多变。



       张微微教授介绍了欧洲卒中大会对卒中认知与抑郁的最新理念。欧洲卒中大会共有三大亮点。亮点一,专家们认为混合型痴呆症(血管性痴呆与阿尔茨海默氏病的混合疾病)占老年痴呆症的50%,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患者比没有患病的人早10年患卒中,而且患卒中比率很高。亮点二,卒中患者有病灶体积大、左半球卒中等特征。亮点三,心血管患者常伴有抑郁表现,单纯使用抑郁药物对这类病人效果不明显,而使用尼莫地平和氟西汀结合治疗效果显著。
      “2009北京国际神经病学论坛”的召开,为增进与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弘扬国际主义精神提供了平台,为神经病学领域工作者提供了开阔思路的机会,论坛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