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科普园地 >医学科普训练营

如何把晦涩难懂的医学知识通过短视频变得触手可及?
2019-09-04 来源:北京医学会 浏览量:10181

 

如何把晦涩难懂的医学知识通过短视频变得触手可及?

 

北京医学会医学科普训练营第7期(2

本期嘉宾:清华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副所长  苏婧  

主持人:解放军总医院麻醉手术中心主治医师  张昌盛

 

哪些渠道能传播科普内容?

 

张昌盛:我们做科普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为了能让更多的人看到我们的医学科普内容。这样我们的科普才有更大的影响力和传播力。那么在做科普的过程中怎样才能让自己的科普内容更具有传播力呢?

 

苏婧:要更好地把握自我的渠道和你可以借力使力的渠道,媒介平台的门槛几乎是零,你可以轻而易举地开设一个微信号、头条号、抖音号。

 

你自己的这块“一亩三分田”怎么去耕耘它?这是一件需要花精力、花功夫去做的事情。

 

不同的平台有它不同的属性,我们之前做过一个研究发现:抖音是年轻的人群聚集的场地,但是微信公众号可能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这辈人比较喜欢去看。

 

头条的算法是几个平台当中最突出的,就是它的Algorithm,它能精准的找到相应的人群,这样它就可以使你的目标人群越来越聚焦。

 

所以你要根据不同平台的属性,以及结合你想要达到的目标去选择合适的平台和渠道,要经常试一试换一换。

 

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力使力,比如说网易健康、腾讯健康等等,你可以借助它的平台帮你做传播。

 

 

 

如何增强难懂知识点的传播力?

 

张昌盛:当一个医学知识比较难懂,您有什么建议让它的传播力能够更好一点?

 

苏婧:当然还是可视化传播,有些医生说我没有这些仪器设备,我怎么去做视频,只要你尽量的让你的信息变得可感可触,就是一种可视化。

 

我举个例子,比如某个病人,他脑子里有一个两三公分的瘤子,这个就不太可视,但是我说这个病人脑子里的瘤子像乒乓球那么大,这就是一个可视可感的方式。

 

所以说科普的真理在于什么?就是用一个老百姓平时能够理解共情的事物去比喻一个医学当中陌生的事物。

 

所以在科普的表达过程当中,大家都要努力的朝这个方向去找,少用一些习以为常的术语,我觉得这是医生在新媒体环境下必备的基本功。

 

张昌盛:神经外科肿瘤大小,我觉得乒乓球这个比喻非常好,但是像我们麻醉科,我说你进入了一个全麻的状态,就说是睡觉吗?

 

苏婧:医生做科普的时候不是只去想要讲什么,怎么把这个知识讲清楚,还要有一个思维,要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去了解他到底想听什么。

 

比如麻醉就是一种全麻的状态,其实患者并不是想知道这种全麻的状态到底跟睡觉有什么差别,他可能更想知道全麻状态对他身体有哪些危害。

 

像产妇如果她做了无痛,或者是全麻手术的剖腹产,可能她想知道这些对她的身体恢复有什么影响?

 

所以我觉得在做科普的过程当中,如果说专业知识太深奥了,不要紧,可以去问一下患者他们想知道什么,因为他们想知道的内容都是跟他们的切身利益相关或者与他们的身体健康相关。